《智能工廠來了!》讀後想法

為了更能理解智慧工廠的概念,我找了這本書來閱讀。《智能工廠來了!》這本書,作者用帶有一點歷史文學風格的筆觸,記錄上銀的智慧機械團隊,攜手水五金、手工具兩個傳統機械業,將傳統生產線轉型成為智慧工廠的過程。

機械產業的開端從戰爭開始

你知道嗎?台灣雖然是不生產鋼鐵的海島國家,但是機械產業在國際上卻是相當有競爭力,這幾十年來,台灣的機械產業發展真的是神奇的事情。我也是讀了書才知道,原來在日治時期,日軍為了戰略需求開始在台灣北部建立鋼鐵廠,因此引進了許多相關的金屬技術來到台灣,加上事後日軍戰事逐漸失利,日本從台灣招募了人才,來到日本學習戰機維修。直到日本戰敗,在日本修戰機的技術人員逐漸回到台灣,根深本地的金屬產業、加上回國的機械人才,正是造就台灣機械萌芽的契機。

說個題外話,我自己呢!在學生時期有個奈米小成就,就是在高職的時曾參加全國技能競賽得到了好成績,那時的比賽科目是正是機械製圖,記得直到剛踏入職場幾年,我依然有保持高標準的製圖水準(現在仍舊也是唷😆),我還記得,有幾次廠商收到我的圖面,整個大吃一驚說:「你畫的圖好像日本人呀!」。其實會這樣說呀,也是因為我國的金屬工業標準CNS,就是依造日本的工業標準JIS參照而來的,廠商的師傅身在產業的人肯定都有共同體悟,在機械產業除了許多標準與日本雷同外,很多機械的口語甚至都是習慣與日語稱呼的。

日本人撤離後,台灣的機械產業故事還沒結束,隨著越戰爆發,美軍開始在台灣尋找補給基地,而受過日本工業薰陶的台灣,也藉著這個機會開始供應需多相關機械與零件,也是台灣機械大量開始外銷的起頭。那時,製作螺絲的出現了、製作板手的出現,甚至能夠快速在戰場加工子彈頭的簡易加工機也出現了,因為一場戰爭,再次深化台灣機械業鍊的出現。

在我閱讀本書的幾天,恰好也看到超認真少年分享螺絲產業,也提到這段歷史,分享連結:

傳統機械的壯大與沒落

台灣有了完整的機械產業鍊之後,雖著國內的建設進步還有生活水準提升,原本屬於家庭代工規模的產業,也逐漸形成了一個個的工廠,這些工廠憑著當初日本帶來的本事逐漸改良,也在國際間佔有一席之地,而漸漸地,這些深根台灣的機械產業,提升了台灣的人民生活品質,家家戶戶有了水龍頭、國產的家電、機械也讓更多人能夠負擔、產業更能擴散,另一個同時改變的事情是,台灣的人工成本逐漸提升、工人越來越在意工作場所的環境,甚至大海也不能亂倒電鍍水了。

人工、成本、環境,這三個問題正是本書四家水五金、手工具的困擾,直到過去幾年,這些產品的製作都還可以由外籍勞工撐著,可是隨著年輕人不願意踏入工廠、外籍勞工總有一天要返回家鄉,”產品沒有人製作”就成了這些公司最大的問題。

我曾經去過幾間狀況相近的機械工廠,當進入工廠時燈光昏暗,空氣也瀰漫了一股油膩的淡淡刺鼻味,吵雜的機器不段發出各種金屬碰撞聲,你幾乎要有吼的,才有辦法和他人溝通,你可以看到隨著光線反光的煙霧,以及機械不斷活動在周圍產生的各種粉塵,看著生產線作業員,千篇一律做著重複又單調的工作,相信我,這時機器取代人的工作會是一件好事。

傳統機械產業的自動化

也許你會想,既然工作環境這麼差,為什麼不自動化?通通讓機器去做不就解決問題了嗎?但實事上,這些迫切需要自動化的產業,卻是實務上難以自動化的產業。原因是,最容易將生產過程自動化的產品,是那些標準化、均準化的產品,如水五金、手工具這樣同一類型尺寸不穩定的產品,自動化難度是高的,關於這件事情,可以想像一下你使用一台印表機,然後放入一疊各種材質的A4紙,有影印紙、雲彩紙、宣紙、厚紙板還有透明紙,這完全可以預期,印表機最後會卡紙卡到哭出來,這就是有標準化卻沒均準化的結果。

根據我自己的經驗,越是標準化、均準化的產品,高的機率是高科技或較高利潤的產業,他們除了更能夠負擔自動化的投入成本,自動化不但難度更低、成本更少,效果還是加倍顯著。而這也是本書中,上銀的團隊與待轉型的工廠團隊們最困難的挑戰,整個轉型的過程就是不斷的思考、嘗試、挑戰與溝通,許多書中提到的細節,對我來說都是滿滿的既視感😂 光是能讓產線順順利利的自動生產,就是一件相當不容易事情。

從自動化到智慧化

為什麼是從自動化到智慧化?就我自己的觀點看來,我把它看作是一個線性分階段的過程,從最原本的完全手工生產,到達自動化,是第一個階段的過程,這部分可以透過"較傳統"的自動化技術來達到部分的成果,到達這部分,根據產品型態的不同,會有不同的自動化的程度,到目前為止,這些投入自動化成本都還是大多工廠能負擔的。

第二個自動化的階段,必須透過成本更高昂的機械手臂、或者視覺輔助搭配來完成,這兩者比起較傳統的自動化技術,能夠補足原本只有人手才能完成、或者更為多變的動作,而這個階段不但技術門檻跟高,投入的成本更前者沒得比的。

第三個智慧化階段,視能夠串連上述所有的生產行為,將整個工廠的現況視覺化的呈現出來,同時,工廠的各種生產數據整合到公司的管理系統,你能做到更精細的成本評估、更好的訂單生產排程、及時能源的監視,甚至是生產設備的壽命評估。

透過以上,整個自動化到智慧化的結果,會大大減少許多生產人力以及管理人力,這些降下來的成本,能夠促使企業透入更多資源往其他方向精進,能招募更多設計人才發展品牌、能鑽研技術做出更獨特的產品,又或者讓原本的傳統工廠帶來耳目一新,讓更多年輕的心血願意加入。